人生中轉站
畢業,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,就像一個大大的句號。自此,我們告別了一段純真的青春,一段年少輕狂的歲月,一個充滿幻想的時代……大學即將畢業了,對於所有畢業生來説,心中一定也有很多情感;對社會而言,必定是期待新血來臨;對已工作了多年的主管來說,又來到充滿競爭性的月份。
二十初頭,畢業前的這些日子,時間過的好像流沙,看起來漫長,卻無時無刻不在逝去;愈想挽留,有限的時光卻在指間悄悄溜走,畢業在即,散夥席筵,舉手話別,每一次離別的感覺總是讓人上了成長的一課。
一切似乎都預想的到,一切又走的太過無奈。每一天,我們都會有意無意地再逛逛校園,不經不覺走了四年,似乎又走回到了起點。突然覺得,四年的同學、身邊的朋友,比想象中要友善、可愛,每一個都溫柔如風。歷戰過幾個月的那間自修室,不知未來還有多少人再那裡,繼續追尋著自己的夢想呢?我們對那段埋頭苦讀的日子心存感激,不論結果如何,它讓我們收穫了很多。
臨近畢業的生活,前路像有一層薄薄的灰霧。各種選擇裡充斥著彷徨,每個人都忙碌為未來打點,一切彷彿像一首沒寫完的詩,匆匆開始便要匆匆告別。但那灰霧裡,卻有曾閃閃發亮過,那也算是人生的重要時刻吧。在色彩斑斕的日子裹,經歷過高山低谷,演化成一種歷練。未來忙碌的日子裡,它們會成為我們的資本,也是我們的慰藉。
離開是一種痛苦,是一種勇氣,但同樣也是一個考驗,是一個新的開端。對於身份的轉換,準備投身社會的你,定必期待又焦慮。期待著未知的挑戰,期待遇見那些人。同時,空白期的時候,愈思考前景,愈容易迷失。身邊的朋友逐漸投身社會,而你像停滯不前。這種焦慮,不論是準備投身社會的你,還是剛離職的你,都會有所感受。
「讓我們慢慢來」這句話説起來容易,做卻很難。昔日哪個小屁孩,天真無邪,總可以慢慢培養慢慢發掘。剛成年,心口打著「有夢不難」的口號,心急如焚地揮霍着青春的本錢追夢,跌跌碰碰中領略不少現實的限制。成年後,意識到不再幼稚,不再衝動。甚麼也講求速度和本錢,愈做愈快,有時更被社會主義沖昏頭腦,慢慢好像失去了「慢慢」的知覺,或許這就是我們經常反問成年人;「為何要忘記初心?」。但其實,他們只是暫時迷失,欠缺別人的提點。沒有忘記,而是不知道自己是生活,還是生存。
說到這裡,在學的你有感受到畢業的轉淚點嗎?;畢業的你有共鳴嗎?;在社會奮鬥中的你,回望昔日Freshgrad的身份,是不是覺得很好笑,很懷念呢?
歲月改變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容顏,還有我們那顆曾經年輕的心。每每想到此情此景,心中難免惆悵,可能成長的代價就是我們失去純真的微笑,而多了一份離別的傷感。畢業、工作、離別或許無可奈何的順其自然,才是我們現在的真實。
離別的確是一種痛苦,但同樣也是我們走入社會,走向新環境、新領域的一個開端,希望大家在以後新的工作崗位上能夠確定自己的新起點,堅持不懈,向著更新、更高的目標前進,因為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永遠都在最前方!
也許你未滿意自己的生活方式,常常想著開托新的自己,不斷對自己發出許多的挑戰書。在此,希望大家謹記,能慢則慢。慢並不是基於惰性,而是讓你在無壓力底下,創出一片天。
「你未必要強逼自己跳出comfort zone,但你可以擴大自己的comfort zone。」
在了解顏色會為我們帶來怎樣不同感覺之前,先從基礙認識色彩學問。
色彩專業術語
色相(Hue)
指的是如上面色輪所示的純飽和色。
淺色(Tint)
是將單一色相融入白色元素,使其變亮或去飽和度而成。淡化後的顏色通常比飽和的顏色更平靜。
色調(Tone)
是在一個色相中加入灰色,使整體色度變暗而成。
色度(Shade)
是將不等比例的黑色加入單一色調而成,以調配出更暗的色相。
飽和度(Saturation)
指的是一個顏色的總體強度或色度。一個純色相會比其淺色或色調更飽和。
色值(Value)
指的是一個顏色的整體亮度或暗度。淺色相的色值比深色相的色值更高。
原色(Primary Colors)
原色是「原始」的顏色,由紅色、黃色和藍色組成,無法用其他顏色調和這 3 種色調。
三原色塑造了我們所知的色彩理論的基礎,將三原色混和在一起,就會出現以下介紹的二次色和三次色以及介於兩者中間的所有色相,令色彩這個領域能產生出千變萬化的色調與效果。
二次色(Secondary Colors)
二次色是以不同比例的兩種原色調配而成的顏色,就好像:
黃色混合藍色創造出綠色
黃色混合紅色創造出橙色
藍色混合紅色創造出紫色
在色輪上,二次色由兩種原色混合創造,並介於兩個原色中間,以三個顏色為一組形成這樣的倒三角形。
三次色(Tertiary Colors)
三次色是透過混合相鄰的原色和二次色調配而成。
例如:將一個原色如黃色和二次色如綠色混合就會創造出黃綠色。
色彩除了在設計配色上使用,其實當中也隱藏著心情牽動的作用,
不同顏色帶著不同的象徵,也能牽動觀眾的情緒起伏,這個稱之為「色彩心理學」。
色彩心理學
不同的顏色為我們帶來不同的聯想,因此也廣乏地應用在電影語言之上,
用作營造氣氛、交代故事主角情緒、幫助情節發與張力等等,
電影入面出現的每種顏色背後都有藝術意圖,傳達不同訊息。
電影色彩學
美國的平面設計師 Roxy Radulescu 所創建的個人網站「Movies in color」就建立了多套經典電影的劇照與顏色對應卡,來表現顏色以及電影藝術與造型設計之間的關係。
說到電影色彩美學,怎能不提《艾蜜莉的異想世界》(Amélie),典型的紅色配綠色之對應效果,在色彩語言上兩種對比的色彩象徵衝突行為,透過其餘互補色彩來呈現角色內心正處於矛盾或是身心交瘁的狀態,也正因這錯配又強烈的色調,讓電影感覺奇異如主角般,卻又令人印象深刻。
電影《鬥陣俱樂部》(Fight Club)就以橙色與藍綠色作為配搭,陰暗的部分用上藍綠色,明亮的部分就以橙色來呈現,交代出角色內心充滿各種正、負面思維與矛盾。
這個經典配色美學出自鬼才導演 Wes Anderson,《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》(The Grand Budapest Hotel) 大面積的粉色基調呈現一座莊嚴哥德式建築的大飯店,像是在童話王國般與世隔絕,電影裡的建築物、角色服裝都帶出舊時歐式風格,如油畫一般端莊。
《黑天鵝》導演利用了正紅色營造角色心理情緒的矛盾對立,創造出充滿張力、略帶威脅的畫面。
從這篇色彩理論了解到基礎顏色學問與應用,不只可以從中增加對色彩的敏感度,還可以將之色彩美學概念用於生活上,像是生活佈置、排版設計、甚至衣服穿搭,下一篇就跟大家從顏色角度分享不同的衣服配搭。